交通运输行政许可决定书
粤交许可(航评)〔2025〕392号
广州市白云区水务工程建设管理中心:
你单位流溪河堤防白云区蚌湖桥右岸段整治工程航道通航条件影响评价审核的航道行政许可申请书及附件资料收悉。
经审查,你单位提交的申请材料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航道法》《航道通航条件影响评价审核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和相关技术标准、规范的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第三十八条第一款的规定,本机关决定:同意你单位上报的流溪河堤防白云区蚌湖桥右岸段整治工程航道通航条件影响评价审核申请,并提出具体的审查意见(详见附件)。你单位应当按照法律法规、技术规范标准和我厅的审查意见,依法依规组织项目实施,确保航道安全畅通。
附件: 易世博关于流溪河堤防白云区蚌湖桥右岸段整治工程航道通航条件影响评价的审查意见
易世博
2025年8月13日
附件:
esball易世博关于流溪河堤防白云区蚌湖桥右岸段整治工程航道通航条件影响评价的审查意见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航道法》《航道通航条件影响评价审核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和相关技术标准、规范的规定,经审核,提出意见如下。
一、工程选址
流溪河堤防白云区蚌湖桥右岸段整治工程位于广州市白云区人和镇流溪河右岸河段,起点为机场高速流溪河大桥,终点为清河村草地庄,根据《内河通航标准》(GB50139-2014),工程所处河段河宽约120米~160米,工程河段河势稳定,水深水流条件较好,工程选址满足规范等要求。
二、通航技术要求
根据《广东省航道发展规划(2020-2035年)》,工程所处流溪河2航道发展规划技术等级为内河Ⅵ级。本工程涉航内容为整治堤防829米、新建水闸1座、新建泵站2座(1#、2#泵站)。整治堤防沿现有堤岸平顺布置,设置抛石护脚,护脚外缘线伸出原有堤岸最远约13.2米,与航道边线最近距离约38.0米;新建水闸总体沿垂直堤岸布置,采用2孔布置,单孔尺寸为6.0米×4.5米(宽×高),结构最外沿边线伸出堤岸约17.0米,与航道边线最近距离约54.0米,设计流量为39.9立方米每秒;新建1#泵站,尺寸为28.7米×6.2米(长×宽),结构最外沿边线伸出堤岸约12.0米,与航道边线最近距离约70.0米,设计流量为1.06立方米每秒;新建2#泵站,井筒直径3.0米,结构最外沿边线伸出堤岸约1.0米,与航道边线最近距离约70.0米,设计流量为0.26立方米每秒。根据《流溪河堤防白云区蚌湖桥右岸段整治工程航道通航条件影响评价报告》(以下简称《航评报告》)关于工程建设对航道通航条件影响的评价结论,拟建工程对航道水流条件和河床演变影响较小,在采取相关安全保障措施的条件下,工程对航道通航条件的影响总体可控。
三、航道通航安全保障措施
(一)《航评报告》提出的航道通航安全保障措施总体得当。
(二)工程建设及管理单位应加强工程范围内航道通航条件的观测分析,并及时采取措施。
(三)建设及管理单位应加强与当地航道部门的沟通协调,积极支持附近必要的航道整治和日常养护作业等相关活动。
四、有关要求
(一)工程开工建设前,施工单位按规定向我厅申请办理通航水域水上水下施工作业审批。
(二)建设单位应严格按照本审核意见要求开展工程建设,积极配合广州航道事务中心实施技术核查。工程完工后应向广州航道事务中心报送建设项目审核意见执行情况、施工临时设施及残留物的清除情况,以及助航和安全警示标志的设置情况等资料。
(三)请省航道事务中心按照《管理办法》要求加强对建设项目技术核查工作的管理,建设项目与航道、通航有关的内容完工后,应将核查情况、建设单位关于审核意见的执行情况等报送我厅。
五、其他事项
(一)本项目的建设单位、项目名称和涉及航道、通航的事项发生变化的,建设单位应当向我厅申请办理变更手续。其中,涉及航道、通航的事项发生较大调整且对航道通航条件可能产生不利影响的,应当开展补充或者重新评价,并重新报我厅审核。
(二)自本审核意见签发之日起三年内未开工建设的,或者开工建设前因重大自然灾害、极端水文条件等引起航道通航条件发生重大变化的,建设单位应当重新申请办理审核手续。
(三)工程建设涉及的其他事宜,请到有关部门联系办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