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广韶高速韶关段隧道群部署的无人机场成功接入广东交通集团的“无人机服务中台原型”,率先在高速公路隧道口及周边结构物巡检中使用了中台的航线规划与自动巡检功能,标志着该路段无人机智能巡检试点正式投入运行,养护智能化升级更进一步。
告别“人海战术” 无人机破解传统巡检痛点
传统的高速公路土建巡检,依赖人工徒步或车辆巡查,面对分布广泛的路面、边坡、桥梁等设施,巡检效率不高,遇到隧道群、高边坡等复杂路段,还容易受视角限制。
▲工作人员正在安装无人机部件。图源:广东交通集团
引入无人机技术后,这一难题将迎刃而解。依托“无人机服务中台原型”绘制出的精准安全飞行航线,养护人员可以为无人机设定定期全域巡检任务,让其按固定周期自动起飞,高效完成道路及隧道沿线结构物检查,进一步提升巡检覆盖范围。同时,针对边坡、桥梁设施等特定结构物,无人机还可以执行多角度“定制化”航点拍摄任务,清晰捕捉裸露地表的细微裂缝、植被状态等关键细节。
“人工巡查+无人机巡检”新模式,进一步提升了巡检效率和隐患排查精准率,显著增强了高速公路的安全保障能力。
智能中台“掌舵” 从飞行到分析全流程数字化
“无人机服务中台原型”是无人机高效作业的核心支撑。通过这个“空中指挥中心”,无人机巡检实现了从任务规划到数据应用的全流程数字化管控。基于高精数字底图,系统可自动生成规避高压线、山体等障碍物的最优飞行航线。
接收到中台指令后,无人机即按预设航线执行巡检任务,并同步回传高清图像,养护人员可通过实时画面和高清图像标记疑似病害,系统据此自动生成巡查报告。此外,该平台还支持跨年度、跨时段的数据回溯比对。
▲无人机巡检广韶高速立交桥画面。图源:广东交通集团
这种智能巡检模式,解决了传统人工现场纸质记录数据、信息录入整理滞后等问题,数据响应时间从天级缩短至小时级,决策依据更精准、养护资源分配更合理。
从试点到推广 养护数字化未来可期
作为首批试点项目,广韶高速无人机智能巡检的成功运行,不仅验证了无人机在土建巡查中的实用性和高效性,更形成了一套以标准化航线、自动化任务、智能化辅助为核心的巡检体系,推动巡检模式从“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转型。
▲下发任务后,无人机准备起飞的画面。图源:广东交通集团
接下来,广韶高速将持续优化中台功能,结合高速公路日常养护需求,深化无人机智能巡检场景化应用研究,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技术方案和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