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5日,广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三年成效”新闻发布会,介绍有关情况。本场发布会是“高质量发展看广东”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三十九场,由广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副主任邓鸿主持。
邓鸿介绍,国务院于2022年6月正式印发实施《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以下简称《南沙方案》),提出了2025年和2035年两阶段发展目标。2025年是《南沙方案》第一阶段目标收官之年。三年来,南沙开发开放呈现蓬勃生机,创新动能不断增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和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分别提升至37.8%和75.9%,与港澳合作更加紧密,服务双循环作用显著增强,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的引领带动作用日益彰显。
南沙港区去年集装箱吞吐量占广州港全港77.5%
易世博副厅级干部田碧峰表示,深中通道、南中高速等项目已建成通车,狮子洋通道等加快建设,改善了区域交通条件,强化了与珠江东岸的联动;深江铁路、南珠(中)城际铁路等稳步推进,广珠(澳)高铁正开展前期工作,助力构建“半小时大湾区交通圈”;广州港南沙港区四期全自动码头等深水泊位投产,国际通用码头等加快建设,2024年集装箱吞吐量达2049万标箱,占广州港全港的77.5%,助力广州港集装箱吞吐量排名位居全球第六、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指数全球第十三,且开通170多条国际集装箱班轮航线,成为双循环重要节点。
接下来,省交通运输厅将从枢纽、通道、网络三方面支持南沙发展。聚焦战略机遇,提升南沙港区综合服务与全球资源配置能力,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推进大湾区东西两岸交通一体化,完善跨珠江口通道布局,放大南沙区位优势;完善综合交通网络,增强承载能力,优化对外高快速路体系,提升通行效率,更好服务大湾区互联互通与联通世界。
《南沙方案》推动南沙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
广州市委副书记、市长,省南沙工委副主任孙志洋介绍,广州将《南沙方案》细化为12项重大政策、252项重大事项、60项重大项目,推动南沙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
在建设科技创新产业合作基地方面,落地多个创新中心,布局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聚新型研发机构,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300家、年均增长21.5%,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占比提升高端人才加快集聚。
在创建青年创业就业合作平台方面,优化青年创业生态,目前建成港澳青创基地15个,累计孵化企业项目2336个,在孵团队数量年均增长超过40%;推出“港澳青创新10条”政策,奖补金额超过3200万元,惠及港澳青年1170人次。
在共建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方面,去年集装箱吞吐量突破2000万标箱。设立国际海事服务集聚区,建设合作平台,举办重要活动,推动企业“走出去”,跨境贸易投资成效显著。
在打造规则衔接机制对接高地方面,累计181项创新成果获得国家和省的推广,在全国率先探索市场准入制改革,市场准入审批时限压缩93.6%,法治化营商环境评价排名连续两年居全国自贸试验区首位。广州数据交易所交易额超过75亿元,设立广州市首只人民币海外投贷基金,人民币试点场景超过 1.1万个。
在建立高质量城市发展标杆方面,推动重点片区成片连片开发,南沙湾、庆盛枢纽、南沙枢纽三大先行启动区去年新增注册企业数增长89%,打造全国首个城市级全空间无人体系超级场景,建设全国首个“未来电网企业”改革样板,开通全国首条L4级无人驾驶公交环线、无人驾驶道路里程突破990公里,实现全域5G网络覆盖。
更多新闻发布会详细内容请点击→《“世界级”南沙!高新技术企业超1300家》。